上巳集葭白斋

尽日添衣怯峭风,春光一半水流东。
老催花事来心上,醉恋朋欢在客中。
小海无人知夏统,草堂何地著卢鸿(时葭白将移居)。
从教天地蘧庐似,剪烛题诗不易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里略带忧愁又充满温情的场景,语言平实却情感细腻。

开头两句写天气和春光:虽然已是春天,但冷风阵阵,诗人不得不整天添衣保暖。他看着春光像流水一样匆匆逝去一半,暗含时光易逝的无奈。"怯峭风"的"怯"字用得巧妙,既写身体怕冷,也暗示心理上的脆弱感。

中间四句聚焦人情:年岁渐长,看到花开就会触动心事("老催花事"),但幸好有朋友相聚饮酒的欢乐,冲淡了作客他乡的孤独。这里用两个典故——"夏统"是晋代隐士,说明自己像隐士一样不为人知;"卢鸿"是唐代隐士,借指朋友葭白要搬家,流露出对友人安居之处的关心。典故用得自然,不显晦涩。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就算天地像临时客栈般漂泊无定("蘧庐"是古代驿站),但能与朋友点着蜡烛写诗唱和,这种情谊却独一无二。在无常中抓住真挚的友情,是整首诗最动人的地方。

全诗像春日里的一杯温酒,既有年华老去的凉意,又有朋友相伴的暖意。诗人用"添衣""剪烛"这些生活细节,把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可感,让读者能真切体会到那种既忧伤又温暖的心境。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