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位历史名人的钓鱼故事,探讨了人生追求的真谛。
前两句描绘了两个著名钓鱼地点的衰败景象:渭水(姜太公钓鱼处)已经蒙尘,桐江(严子陵钓鱼处)烟雾苍老。这里用自然景观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功名利禄的虚幻。
后两句点明主旨:如果早知道贤达之人(指姜太公和严子陵)无论穷困还是显达都保持本心,那么悠闲地拿着鱼竿钓鱼,其实只是为了追求名声而已。诗人在这里用反讽的手法,表面上说钓鱼求名,实则批评那些假借隐居之名、实则沽名钓誉的人。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钓鱼这个共同点巧妙串联两位历史人物
2. 通过景物描写烘托出历史沧桑感
3. 最后用看似轻松的语气道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4. 提醒人们不要被虚名所困,要保持真性情
诗人其实是在说:真正的贤者不会为了名声而故作清高,无论是出仕还是隐居,都应该保持内心的纯粹。
冯京
冯京(1021年—1094年),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北宋大臣。曾祖时南迁粤西之宜山龙水(今广西宜州市),至祖父时落籍江夏(今湖北武昌)。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历官翰林学士、扬州、江宁知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知亳州、成都等地。宋哲宗即位,累官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1094年)去世,年七十四。追赠司徒,谥号“文简”。冯京著有《灊山集》,今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