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八首 其九

文殊三处度夏,弥勒一味放憨。
善财走百十城,达磨九年面壁。
恢阐拈花微笑,光扬布发掩泥(解夏)。

现代解析

这首偈颂用几个佛教典故串起了修行者的不同状态,充满禅意又接地气。

前四句像快剪镜头般闪过四位修行者: 1. 文殊菩萨"三处度夏"——这位智慧代表不固守一地,像现代人"游学",说明智慧需要流动。 2. 弥勒菩萨"放憨"——总笑呵呵的弥勒看似傻气,其实是大智若愚,提醒人别被表象迷惑。 3.善财童子"走百十城"——为求法走遍城市,像当代人的"求学之路",强调实践出真知。 4.达摩"九年面壁"——少林祖师爷的闭关,告诉我们专注的力量。

后两句点出更高境界: "拈花微笑"是禅宗著名公案,说真正的领悟往往在不言中;"布发掩泥"讲佛陀踩着信徒头发铺的路行走,显示师徒间超越形式的默契。

全诗用对比手法:文殊的流动vs达摩的静止,弥勒的外憨vs善财的奔波。最后归结到"解夏"(结束修行季),暗示修行没有固定模式——可以活泼可以严肃,关键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就像现代人追求成长,有人周游列国,有人埋头钻研,最终都是为了心灵的觉悟。

释师体

释师体(一一○八~一一七九),号或庵,俗姓罗,黄岩(今属浙江)人。年十五师妙智院守威,弱冠为沙弥,初参此庵元于天台护国,后为虎邱瞎堂慧远禅师首座。历住吴之报觉,润之焦山。孝宗淳熙六年卒,年七十二。为南岳下十六世,护国此庵景元禅师法嗣。有《语录》一卷传世。《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释师体诗,据《续古尊宿语录》所收《或庵体禅师语》及他书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