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泊淮示夫子(见《词综续补》)

一叶扁舟,轻帆下、停桡古岸。
灯火外、几枝疏树,人家隐见。
漂母祠前荒草合,韩侯台上寒云断。
叹从来,此地困英雄,江山惯。
穷愁味,君尝遍。
人情恶,君休叹。
问前村有酒,金钗弃换。
举案无辞今日醉,题桥好遂他年愿。
听三更,怒浪起中流,鱼龙变。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乘船停泊在淮河岸边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人生的思考。

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夜泊船图。小船停靠在古老的岸边,远处灯火稀疏,几棵枯树掩映着几户人家。漂母祠前荒草丛生,韩侯台上寒云笼罩。这些景象都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和英雄的落寞。作者感叹,自古以来,这片土地就困住了多少英雄豪杰,江山依旧,而英雄已逝。

下片抒情,作者劝慰同行的友人(“夫子”)。他说,你尝尽了穷愁的滋味,也看透了人情的冷暖,但不要为此叹息。不如去前村用金钗换酒,今日一醉方休。只要心中有志向,终有一天会实现。最后,作者听到三更时分中流激起的怒浪,联想到鱼龙变化,寓意着人生际遇的变幻莫测。

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在于:
1. 情景交融:通过荒凉的秋景烘托出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生的无奈。
2. 用典自然:漂母祠、韩侯台的典故,暗含对英雄落魄的同情。
3. 语言通俗:没有晦涩的词语,直抒胸臆,读来朗朗上口。
4. 哲理深刻:在感叹命运的同时,也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中“叹从来,此地困英雄,江山惯”和“听三更,怒浪起中流,鱼龙变”是点睛之笔,前者道出了历史的无情,后者则预示着未来的希望。整首词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