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周克群
峨眉秀色跨天半,势与五岳争低昂。
山川英灵久蟠结,忽发奇气生周郎。
周郎年才二十馀,一旦见我披肝肠。
为言天子圣且武,扫除秦法追虞唐。
方图王会开明堂,干戈岂料生萧墙。
屡抚头颅誓报国,阊阖荡荡不可望。
慕容囊底智多少,便欲折箠笞戎羌。
侧闻其语三叹息,人间万事初无常。
我生肮脏百不当,与世颠倒空昂藏。
读书破屋慕尧老,声出金石殊琅琅。
眼中不识叔孙通,管仲商鞅翻觉强。
神龙威凤露鳞羽,羞同末俗誇文章。
姚崇自是救时相,吕尚本为周代狂。
嗟君意气与我合,手弄日月参玄黄。
君看往载虬髯公,残棋一劫悲沧桑。
丈夫动足海内外,蹇驴去作扶馀王。
南阳布衣旧贫贱,抱膝且任风雷忙。
龙卧无聊偶然起,遂致鼎足分三方。
君我落拓竟何有,醉中揩眼望八荒。
淮阴市笑韩信怯,广武台令阮籍伤。
折槛惊闻从龙比,携瑟更拟寻师襄。
我歌君听应凄凉,唾手不用谈霸王。
黄帝学仙王母老,齐州九点烟茫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周克群的赠诗,充满了豪迈的激情和对人生的感慨。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赞美周克群的才华与志向 开头用壮丽的山河(蜀江、峨眉山)比喻周克群的非凡气质,说他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年轻有为,胸怀报国之志。周克群对作者敞开心扉,谈论天下大事,认为当朝天子圣明,想要恢复古代尧舜时期的盛世。但现实却充满变数,朝廷内部争斗不断("干戈生萧墙"),让他报国的理想难以实现。
2. 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 作者说自己和周克群一样,是个不合时宜的人("肮脏百不当"),虽然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却不愿迎合世俗。他看不起那些只会写华丽文章的人,更欣赏像管仲、商鞅这样的实干家。这里用"神龙威凤"比喻真正的才士,不屑与庸俗之辈为伍。
3. 借历史人物表达人生无常 诗中提到许多历史人物: - 虬髯公(隋末侠客):本有雄心壮志,最终却远走海外,成为扶馀国王。 - 诸葛亮:原本是南阳的普通百姓,后来却成就三分天下的伟业。 通过这些例子,作者感慨人生充满变数,英雄也可能落魄,小人物也可能逆袭。
4. 对现实的无奈与自我宽慰 作者和周克群都怀才不遇,只能借酒消愁。诗中提到韩信被人嘲笑、阮籍独自伤感的典故,暗示他们类似的处境。最后作者感叹:与其空谈霸王之业,不如看淡世事,因为连黄帝和王母这样的传说人物也终将老去,天地间的一切不过是茫茫烟尘。
全诗的精髓: 这是一首充满豪情又带着悲凉的诗,既有对朋友才华的赞美,也有对现实不公的愤慨,更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作者用磅礴的意象(大江、高山、龙凤)和丰富的历史典故,表达了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最终归结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诗中既有少年意气的张扬,也有历经沧桑后的通透,读来令人心潮澎湃又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