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四首 其四

阴虫切切啼秋露,凉月娟娟照夕风。
鸾凤几曾栖枳棘,鸱鸮多是占梧桐。
人皆酤酒追陶令,我独栽莲学远公。
堪笑当年槐国梦,黄粱未熟已成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并借此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

前两句写景:秋夜露重,蟋蟀(阴虫)在草丛中切切鸣叫;清凉的月光温柔地洒在晚风中。这里用"切切"和"娟娟"两个叠词,既生动地表现了秋夜的静谧,又为全诗奠定了清冷孤寂的基调。

中间四句是作者的感慨:凤凰(鸾凤)怎么会栖息在酸枣树(枳棘)上呢?可现实中,猫头鹰(鸱鸮)却常常霸占着梧桐树。这里用比喻手法,暗指社会的不公——有德之人不得其位,而无德之人却占据高位。接着作者说:人们都学陶渊明买酒买醉,我却要像慧远大师(远公)一样种莲修心。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不随波逐流、坚守高洁品格的决心。

最后两句用典:可笑当年"槐安国"的美梦(典出《南柯太守传》),黄粱饭还没煮熟,美梦就已经破灭了。这里借典故说明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表达了作者看破红尘、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全诗通过秋夜景物起兴,运用对比和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不慕荣利、追求精神超脱的人生态度。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借景抒怀之作。

善住

元僧。字无住,号云屋。尝居吴郡报恩寺。往来吴淞江上,与仇远、白挺、虞集、宋无诸人相倡和。工诗。为元代诗僧之冠。有《谷响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