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诗十首

日华鲜丽露华浓,梳流香朝竞□容。
来在梦中甘化蝶,入伊心里不如蜂。
宫娥捧拥西施醉,天乐喧阗虢国风。
高拗浮□须继烛,玳簪分载酒千钟。

现代解析

这首《牡丹诗》用华丽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牡丹花的绝美姿态,以及人们对它的痴迷追捧。全诗就像一场盛大的宫廷派对,我们可以从四个层次来理解:

1. 花之美
开篇用"日华鲜丽"(阳光般鲜艳)、"露华浓"(带露珠更娇艳)直接展现牡丹的耀眼。后文用"西施醉"(像醉酒的美人)、"虢国风"(唐代虢国夫人以美艳著称)两个历史美女作比,突出牡丹的富贵气质——这不是普通的花,而是自带奢华光环的"花中贵妃"。

2. 人之痴
诗人用"甘化蝶"(宁愿变成蝴蝶)、"不如蜂"(羡慕能采蜜的蜜蜂)这种夸张比喻,表达对牡丹的迷恋程度。更妙的是"宫娥捧拥"(宫女们簇拥)的描写,把赏花场景直接升级成皇家级别的追星现场。

3. 夜之宴
"继烛"(不断点蜡烛)、"酒千钟"(喝千杯酒)这两个细节暴露出这是一场通宵达旦的赏花狂欢。在烛光摇曳中,贵族们头戴玳瑁发簪(玳簪),把牡丹当作酒宴主角,这种奢侈玩法在今天看来就像在花前开香槟派对。

4. 文字游戏
诗中巧妙隐藏了牡丹的"蛊惑力":表面写蜂蝶爱花,实则暗示人比昆虫更痴狂;看似赞美花的美丽,实则揭露了权贵们的奢靡生活。这种双关手法让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带社会讽刺。

全诗最迷人的地方在于:明明写的是静态的花,却通过动态的人物活动(醉酒、奏乐、夜宴),让读者仿佛听见了唐代贵族们的欢笑声,闻到了混合着花香酒香的奢靡气息。这种"以人衬花"的写法,比直接描写花朵本身更让人印象深刻。

宋白

(936—1012)大名人,字太素。太祖建隆二年进士。乾德初,试拔萃高等。为著作佐郎。太宗即位,迁左拾遗,权知兖州,岁余召还。历仕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终吏部尚书。学问宏博,属文敏赡。尝三掌贡举,极意称奖,苏易简、王禹偁等皆出其门。雍熙中,与李昉等同编《文苑英华》。卒谥文安。有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