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阙

三皇之前不可传,尧舜垂衣化自然。
夏衰商败兵革起,征讨有罪非传贤。
苍姬种德极深厚,历载八百何绵绵。
孔丘孟轲不得位,惟有文字登书编。
春秋笔削严一字,诛恶褒善持大权。
丘明作传详本末,下迨战国何茫然。
秦皇并吞六王毕,始废封建迷井田。
功高自谓传万世,仁义不施徒托仙。
东游弗返祖龙死,赤灵火德明中天。
汉朝文景称至治,刑措可比成康前。
无端杂用黄老术,是以未得称其全。
王莽贼臣篡汉祚,赖有光武如周宣。
灵台名将应列宿,婉婉长策抉戎轩。
绝胜高祖醢彭越,可比周召终天年。
崇儒往谒曲阜庙,典章灿灿罗星躔。
后人不省创业苦,宠任阉宦皆貂蝉。
西园鬻爵诚可耻,党锢忠士灾何延。
一朝曹氏帝称魏,铜驼荆棘生荒烟。
关张早死后主弱,典午自帝开坤埏。
五季云扰乱中国,五马南渡何翩翩。
六朝兴废有得失,岂知合并归杨坚。
琼花城里建宫阙,汴湖春水浮龙船。
乱离思治否复泰,唐室高祖催飞鶱。
秦王神武不可及,遂承天祚传高玄。
大纲不正有惭色,我尝抚卷思其渊。
纷纷女祸握神器,扰扰藩镇横戈鋋。
乘舆避乱数奔窜,翠华几度游西川。
黄巢残贼不忍说,白骨山积血成泉。
侵凌渐使唐祚绝,江海虽大犹涓涓。
朱温降将乃一贼,僣号暂时得复失。
后唐石晋暨知远,但以功利不尚德。
周家亦僣登天基,独有世宗明治术。
我朝列圣皆深仁,天下苍生得苏息。
史书浩浩充屋栋,人主欲观宁遍及。
小臣纂集作通鉴,治乱兴亡明似日。
愿言乙夜细垂观,比美成王戒无逸。

现代解析

这首《题阙》是一首纵览中国历史的叙事长诗,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可以这样分析:

1. 核心内容:
诗人像放电影一样,从三皇五帝讲到宋朝,梳理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的治乱兴衰。重点不是罗列事件,而是通过对比揭示规律——什么时候天下太平?什么时候民不聊生?关键就看统治者是否施行仁政。

2. 精彩看点:
- 理想时代:开头夸尧舜时期(垂衣而治)、周朝(德政深厚)和汉朝文景之治(监狱空置),这些是诗人心中"仁政"的标杆。
- 反面教材:秦始皇(只信暴力)、王莽(篡位奸臣)、唐朝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等案例,生动展示了失德统治的恶果。
- 隐藏彩蛋:提到"我朝列圣"时突然笔锋一转,表面夸宋朝皇帝仁厚,实际暗含劝诫——要吸取历史教训。

3. 写作技巧:
- 对比手法:比如把刘邦杀功臣(醢彭越)和光武帝善待将领对比,突出仁德的重要性。
- 形象比喻:用"白骨山积血成泉"形容战乱惨状,用"翠华游西川"暗指皇帝逃难,画面感极强。
- 史观鲜明:认为朝代更替不是天意,而是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尚德",比如批评五代十国"只讲功利"。

4. 现实意义:
诗人最后点明写作目的——像司马光编《资治通鉴》一样,把历史当作给皇帝的"警示录"。末尾"戒无逸"三字是核心劝谏:治理国家要勤政爱民,别贪图安逸。

全诗用大白话讲就是:看看这些盛世乱世,当皇帝的要学好别学坏啊!这种借古讽今的写法,既展示了深厚的历史功底,又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