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一个深刻的人生矛盾:我们常常忽视身边最珍贵的东西,直到失去才懂得关心。
第一句"一点关心道即非"用反语说:表面上的关心往往不是真心的。就像我们随口问"吃了吗",其实并不真的在意对方吃没吃。
第二句"到关心处又谁知"点出核心困境:当我们真正开始关心某事时,别人反而难以察觉。就像父母默默关心子女,子女却常常后知后觉。
第三句"渠宗为此犹垂涕"用典故(渠宗指孔子)说明连圣人都为这种沟通隔阂而流泪,强调这是人类永恒的遗憾。
最后"益信傍人不是痴"反转得很妙:旁观者其实比当事人更清醒。就像外人能看清情侣的问题,当事人却当局者迷。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揭示了人际关系中"关心"的复杂性:我们常常用敷衍代替真心,而真心又难以被感知。这种矛盾不仅古人存在,现代人发微信"在干嘛"时,不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吗?诗人提醒我们:真正的关心需要更用心的表达。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