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经历的回忆。我们来逐句分析:
1. 劳生可笑类原蚕:生活像蚕一样辛苦,用“原蚕”来比喻,蚕要吐丝才能生存,这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辛劳与苦楚。诗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像蚕一样,辛苦劳作却换来了辛苦的生活。
2. 世路半肠更熟谙:人生就如同一条坎坷的道路,诗人已经走了大半,更熟悉了这条路的曲折与艰辛。这里的“世路”是指人生的道路,“半肠”是指已经度过了大半生,“熟谙”是说已经非常熟悉了这段旅程。
3. 自古诗人例如此:从古至今,诗人们都是这样的。诗人发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诗人们大多都有着相似的遭遇和心情。这表达了诗人对诗人的共鸣和理解。
4. 咸阳客舍老青衫:在咸阳的旅店里,诗人已经年老,还是穿着青色的衣服。这里的“咸阳客舍”指诗人住过的旅店,“青衫”是古代官员或诗人的服装,这里用来象征穷困潦倒的生活状态。整句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凄凉感,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缅怀。
综合来看,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具体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他觉得自己像蚕一样辛苦劳作,已经度过了大半生,熟悉了人生的曲折,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的艰难。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生活的怀念,读起来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徐端
徐端(约1754—1812)字肇之,浙江德清人,清朝大臣。父振甲,官江苏清河知县。端少随任,习于河事。入赀为通判。乾隆中,河决青龙冈。振甲知涉县,分挑引河,端佐役,大学士阿桂督工,见而器之,留东河任用,授兰仪通判。寻升缺为同知,调睢宁,又调开封下南河。官至江南河道总督,嘉庆十七年(1812)因积劳成疾,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