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阻风
十月北风不肯回,湘中白浪高成堆。小如飞鸥大奔马,一辈才去群复来。
一旬阴云色死灰,划劙掀簸初全开。晨阳照空幸澄澈,蜚廉暴怒犹喧豗。
系舟沙渚依曲隈,岁晏永路真悠哉。棹夫卷缩亦何恨,时乎宁有材不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天湘江上狂风大浪的险恶景象,以及旅人被阻于途中的无奈心境。
开头两句直接点出主题:十月的北风不停歇,湘江上白浪翻涌,堆叠如山。诗人用“飞鸥”和“奔马”比喻浪的大小,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看到江面波涛汹涌的动态画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风浪的持续不断让人倍感压抑。
接下来,诗人描写天气的恶劣:连续十天阴云密布,天色灰暗如死灰,突然风浪大作,仿佛要把天空撕裂。直到早晨阳光短暂出现,天空才稍微明朗,但狂风依然怒吼不止。这里用“蜚廉”(风神)的暴怒来形容风的猛烈,增添了神话色彩,也突出了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
最后四句写旅人的处境:船只被迫停靠在弯曲的河湾沙洲边,岁末的漫长旅途遥遥无期。船夫蜷缩着身子,似乎已经麻木,不再抱怨。诗人感慨:在这样的时刻,哪还分什么有才无才?风浪面前,人人平等,谁都无能为力。
整首诗语言直白却富有画面感,通过自然环境的狂暴反衬人的渺小和无奈,表达了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与豁达。风浪既是实景,也暗喻人生路上的坎坷,而“时乎宁有材不材”则透露出一种看透世事的淡然——在命运面前,个人才能有时显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