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州一带的风土人情,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写当地语言和景致:诗人说自己对苏州的方言民歌大多听不懂("蛮语吴歌半不知"),但看到沙棠木做的船和装饰青雀的画舫在河面错落有致("沙棠青雀影参差")。这里用"听不懂"的直白表述反而让读者感受到异乡人的真实体验,而船只的描写则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特色景观。
后两句写当地风俗:人们喜欢去凭吊名妓真娘的墓地("行人多上真娘墓"),而爱喝酒的人常在供奉小神像的短簿祠停留("酒客常留短簿祠")。这两个典型场景的选取很巧妙——既展现了苏州人重情义、好宴游的性格特点,又通过"多"和"常"字暗示这些行为已成当地习俗。
全诗就像四张明信片,用最朴实的语言拼接出苏州的方言、船只、古迹这三个最具识别度的城市名片。诗人没有刻意抒情,但通过对日常场景的白描,让读者自然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语言障碍之美、舟楫往来之美和市井风俗之美。这种"用平凡说非凡"的写法,正是古典诗歌打动人心的地方。
吴雯
(1644—1704)山西蒲州人,字天章,号莲洋。诗得王士祯揄扬,声名大噪。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未中。有《莲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