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之与鉴在相依桂水,贻书招予。书怀二十八韵奉答(戊子)

方朔金门彦,延陵直指声。
艰难猺峒路,遭际桂林城。
书到知予在,歌长见友情。
离群真历劫,访旧半构兵。
党锢同亡命,髡钳各易名。
故人皆散失,季子得逢迎。
卖药方曾效,从戎计未成。
吴江家总破,闽海国重倾!
癙泣通三载,夷歌尽五更。
葵心终耿耿,蒜发故茎茎。
崖复看猿度,天长羡鸟征。
梦颠江右复,涕洒粤东平。
过岭风全暖,开年日迥明。
朝廷需战伐,吾道愧坚贞!
再著冠裳好,重逢父子惊!
鸡坛皆列宿,麟阁半同盟。
学士今为相,台郎且晋卿。
携孥依北道,给札赋西京。
对酒探阄熟,联吟并马行。
双星随斗出,一雁掠霜鸣。
祗觉生存幸,翻悲死丧轻!
武公尸不返,农父祸谁撄⑴!
白社馀三士,青云仗两兄。
服官怜我拙,招隐鉴君诚!
水忆漓江碧,峰思独秀晴。
躯残舌仍在,粒绝笔能耕。
岁月将诗记,篇章把烛评。
春帆应抚手,唱和送馀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抗清志士王夫之写给朋友的回信,用28句长诗表达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复杂心境。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乱世友谊的珍贵
诗中"书到知予在,歌长见友情"直接点出收到友人书信的感动。当时正值明清易代,他们像"党锢同亡命"的东汉党人一样被迫逃亡,许多朋友离散("故人皆散失"),能收到老友消息实属不易。诗人用"鸡坛皆列宿"比喻朋友们都是杰出人物,凸显患难中友情的珍贵。

2. 家国破碎的悲愤
"吴江家总破,闽海国重倾"两句浓缩了双重悲剧:清军南下导致家园破碎,南明政权(闽海)又节节败退。诗人用"癙泣通三载"(像老鼠一样躲藏哭泣三年)、"夷歌尽五更"(整夜听着异族歌声)等形象表达亡国之痛,而"葵心终耿耿"(像向日葵始终向阳)则暗喻对明朝的忠诚。

3. 文人处境的无奈
诗中充满矛盾心态:既想"从戎"报国又未能实现,既觉得"愧坚贞"又坚持气节。最后"春帆应抚手,唱和送馀生"的豁达,实则是看透时局后的无奈选择。用"粒绝笔能耕"(没饭吃仍用笔耕作)的比喻,生动展现文人以笔为生的坚韧。

全诗就像一封加密的乱世日记,表面写友情往来,实则记录了一个知识分子在改朝换代时的精神挣扎。诗人将个人遭遇与时代巨变交织,既有"双星随斗出"的壮阔意象,也有"一雁掠霜鸣"的孤寂画面,让读者感受到那个特殊年代的温度与重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