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面对秋天萧瑟景象时的孤独与乡愁。
开头两句用"江头木落雁初飞"的秋景引出游子的伤感——树叶飘落、大雁南飞,这些自然变化让客居他乡的诗人倍感凄凉。"授衣"是古代九月制备冬衣的习俗,暗示诗人思念家乡的温暖。
中间四句道出游子矛盾心理:虽然相隔千里,但思乡之梦不受距离限制;在外漂泊半生,回头看却觉得虚度光阴。诗人感叹:云雾缭绕的青山本可隐居,但在这纷扰尘世,何时才能放下世俗追求?这种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站在天涯远眺,满目愁绪,内心充满对故乡的愧疚——这里的"北山薇"用了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的典故,暗指自己没能坚守高洁品格,辜负了家乡的期望。
全诗以秋景起兴,通过"雁飞""授衣""云山"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对人生的反思,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语言质朴却情感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