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周燮

未能追绮季,且复守东罔。
为有先庐在,它山忍遁藏。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普通人面对生活选择时的真实心态。

诗中的"绮季"代表那些功成名就的大人物,诗人说自己追不上那些成功人士的脚步,这就像现代人说"我比不上那些事业有成的同学"。但他选择安心守在故乡的东边山坡("东罔"),不是因为没能力出去闯荡,而是因为祖辈留下的老屋("先庐")还在那里。

最后两句特别打动人:其他山再美好(暗指外面的机会),他也舍不得离开家乡。这里的"忍"字用得巧妙,不是不能走,而是不忍心走。就像现在很多年轻人,明明可以去大城市发展,却选择留在小城镇照顾父母。

全诗用简单的对比(追不上成功人士/安心守家乡)和具体的意象(老屋、山坡),表达了中国人最看重的"孝"和"根"的文化传统。诗人把孝顺不是写成高大上的口号,而是一个普通人为家人放弃机会的日常选择,这种平凡中的坚守反而更显珍贵。

林同

(?—1276)宋福州福清人,字子真,号空斋处士。林公遇子。深于诗。以世泽授官,弃不仕。元兵至福州,福建招抚使刘仝子即其家置忠义局,招募义兵。元兵至城下,仝子遁,同啮指血书壁,誓守忠义,寻被执,不屈而死。有《孝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