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的比喻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高位者往往看不清真相。
前两句说黄帝刚戴上皇冠时,前面挂的珠帘会挡住视线。这里用"珠帘挡视线"比喻当领导的人容易被权力蒙蔽,看不清真实情况。就像现在有些领导坐在办公室里,听不到老百姓的真实声音。
后两句更精彩:只有当你从隐蔽的小路(复道)偷偷观察,才能看到人们的真实面目。这就像现在领导微服私访,才能看到基层的真实情况。诗人用"复道"这个具体场景,生动表现了"高位者需要放下架子才能了解真相"的道理。
整首诗的精妙在于:用戴皇冠这个日常画面,讲出了"地位越高越容易脱离群众"的普遍现象。既批评了高高在上的官僚作风,又给出了"要走群众路线"的解决方案,短短20个字就说透了古今相通的管理智慧。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