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彭泽县雨中眺望小孤山的景象,语言简洁却充满画面感。
首句"龙城望小孤"点明观察地点和对象——从龙城(彭泽驿)远望小孤山。"岩树近可数"生动写出视线清晰时,连山岩上的树木都能数得清,暗示起初天气尚好。
转折出现在"何来云一片",突然飘来的云朵遮住了芦花渚(长满芦苇的江中小洲),这个"遮断"用得巧妙,既写景又暗含人生际遇的无常感。
后两句将视野拉远:"远势入微茫"描绘雨雾中远山若隐若现的朦胧美;"彭郎矶外雨"点明雨幕的位置(彭郎矶是江边石矶),用地理名词收尾,让飘渺的雨景有了具体坐标。
全诗短短30字,通过由近及远、由晴转雨的视角变化,像电影镜头般推进,把江南烟雨的瞬息变幻刻画得灵动传神。特别是"遮断"二字,既是写云遮芦苇的实景,也暗含人生中那些突然降临、改变视野的际遇,让这首小诗在写景中透出哲理意味。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