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书生从军的故事,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首联"故写军装作远游,比于客帐梦封侯"写书生穿上军装远行,在军营中做着封侯拜相的美梦。这里用"梦"字暗示这种追求功名的想法其实很虚幻。
颔联"书生有分垂青史,烈士何当叹白头"说书生总想着名留青史,但真正的英雄何必在意年老白头呢?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虚名的质疑。
颈联"草檄手闲秋巷冷,淅矛语险暮云愁"描绘了军营生活的艰辛:写军书的手闲着无事,秋天的巷子很冷清;磨矛时的声音在暮云下显得格外危险忧愁。
尾联"不如共我跏趺坐,千古貂蝉付一沤"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作者说与其追求功名,不如和我一起打坐修行,那些千古流传的功名富贵(貂蝉指代高官)到头来不过像水泡一样虚幻。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军营生活描写,最终升华到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作者认为真正的智慧不是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而是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种思想对现代人依然很有启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该偶尔停下脚步,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