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二首 其一

有山无水树光燥,有水无山泽气多。
安得依山尤近水,阴阳匀配相冲和。
花掩映,树遮罗。
有时罢读且释卷,有时垂钓不披蓑。
荒苔落叶无人迹,一声款乃轻舟过。
远山澹沱入烟雾,远水迷离生烟波。
吁嗟乎邯郸梦好易反覆,长安道阻多蹉跎。
世间佳境亦尽有,此心不动奈我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理想中的山水田园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平衡自然与闲适生活的向往。

开头用对比手法说"有山无水"太干燥,"有水无山"又太潮湿,暗示完美环境需要山水兼备。这种阴阳调和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中追求平衡的理念。

中间部分用白描手法勾勒出闲适生活场景:花树掩映中,读书累了就放下书卷,想钓鱼也不用穿蓑衣。无人打扰的宁静里,突然有轻舟划过,远山远水笼罩在朦胧烟雾中。这些画面共同营造出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结尾笔锋一转,用"邯郸梦"(比喻虚幻美梦)和"长安道"(象征仕途艰难)作对比,点明主旨:世间虽有各种美景,但只要内心平静,就能在任何环境中保持从容。最后"此心不动奈我何"堪称全诗点睛之笔,道出了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由景入情,最后升华到人生哲理,展现了传统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诗中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以及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脉络,都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典型特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