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其九 即事,四叠前韵
鸡黍谁家局。
楝花时、青蚕豆嫩,紫樱桃熟。
留客南窗闲煮饼,祇办溪鱼野蔌。
任金耳、天街驰逐。
看画吃茶吾本分,有苏髯、怪石文同竹。
帘不卷,玉钩曲。
倚书为命闲为福。
且随缘、如凫泛泛,似鸡粥粥。
衫笏要存儒者气,醋淬头巾一幅。
又衣桁、南风吹溽。
倘到清淮俯明镜,笑长官、衫色春波绿。
书与律,且兼读。
楝花时、青蚕豆嫩,紫樱桃熟。
留客南窗闲煮饼,祇办溪鱼野蔌。
任金耳、天街驰逐。
看画吃茶吾本分,有苏髯、怪石文同竹。
帘不卷,玉钩曲。
倚书为命闲为福。
且随缘、如凫泛泛,似鸡粥粥。
衫笏要存儒者气,醋淬头巾一幅。
又衣桁、南风吹溽。
倘到清淮俯明镜,笑长官、衫色春波绿。
书与律,且兼读。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画卷,充满了烟火气和文人雅趣。
上阕开篇用"鸡黍谁家局"这个问句,生动地展现了乡村邻里间随意串门吃饭的热闹场景。接着用楝花、青蚕豆、紫樱桃这些时令风物,勾勒出初夏时节的鲜活画面。主人待客也很随性,就在南窗下煮面配溪鱼野菜,不在乎城里人追逐的"金耳"(珍贵食材)美食。这里"看画吃茶"的描写特别有意思,展现了文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把欣赏书画、品茶当作人生本分,就像苏轼喜欢怪石、文同爱画竹那样纯粹。最后"帘不卷"的细节,更强化了这种闲适慵懒的氛围。
下阕进一步抒发生活哲学。把读书当作生命,把清闲当作福气,像野鸭浮水、小鸡啄米那样顺应自然。虽然穿着儒生的衣冠("衫笏"),但保持读书人的骨气,哪怕头巾被醋泡过(比喻生活清贫)也不改其志。这里"南风吹溽"的闷热天气描写很接地气,让人仿佛感受到夏日潮湿的空气。结尾的想象尤其幽默:如果到淮河边照镜子,怕要笑话自己衣衫都被春波染绿了(暗指长期亲近自然)。最后点明主旨——既要读圣贤书,也要守自然之道。
全词妙在把琐碎的日常写得诗意盎然:请客吃饭、看画喝茶、天气闷热、衣服褪色这些生活细节,经过艺术加工,都成了文人雅趣的载体。语言看似随意,实则处处透着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传递出"淡泊明志"的智慧。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平凡中寻找意趣的生活态度,让人读来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