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质朴的渔村生活图景,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渔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日常。
开头两句点明渔家的居住环境:几间茅草屋紧挨着河岸的礁石,渔民们年复一年在水波荡漾中谋生。这里用"枕"字把房子拟人化,仿佛屋子也靠在礁石上休息,显得亲切自然。
中间四句用四个细节让画面活起来:陌生人到来时,鸡犬惊慌地窜向竹林小路,孩子们却好奇地倚着篱笆张望。墙上挂着的蓑衣斗笠还带着雨水的痕迹,敞开的门窗正对着溪山,默默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这些描写就像一组电影镜头,既有动态的趣味场景,又有静物特写,充满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突然转入月夜场景:渔民唱着新编的渔歌,乘着月光轻划小船,船桨搅碎平静的水面,在夜色中荡起碧绿的波纹。这个结尾像突然拉远的镜头,把整首诗升华成一首月光下的水上小夜曲。
全诗最妙的是把平凡的生活写出了诗意:鸡犬的慌乱、孩子的天真、用旧的渔具、夜半的歌声,这些日常细节在诗人笔下都变成了动人的艺术画面。诗人没有刻意美化渔民生活,而是用白描手法展现真实,反而让读者感受到质朴生活中的美好。特别是"门对溪山阅盛衰"这句,把溪山拟人化为历史的见证者,给渔家小屋赋予了沧桑感,让整首诗有了时间的深度。
李含章
宋宁国府宣城人,字明用。自少隐居土山,好学工文词。太宗太平兴国间进士。历官屯田员外郎,判户部度支,岁计羡余,奏免诸道供输一年。寻谪外。真宗大中祥符末起判三司,乞便郡,出知本州,政崇简易,讼狱大省,在郡二年罢。仁宗即位,起知江阴军,数月卒。有《仙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