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蓟门望塞外有感二首 其一

经略当年西出师,曾传塞外走燕支。
如何士马东归日,犹是朝廷右顾时。
风偃旌旗閒虎豹,月寒戈甲卧熊罴。
长歌一曲燕云断,坐听高城鼓角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历史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边塞的沧桑与悲壮。

首先,“经略当年西出师,曾传塞外走燕支”描述的是历史上某位将军曾带领军队出征西部,甚至深入到塞外的燕支山一带。这里运用了“西出师”和“走燕支”这样的词汇,形象地表现出战争的规模和勇往直前的气势。

接着,“如何士马东归日,犹是朝廷右顾时”表达了对历史转折点的感慨。从“东归日”可以看出,军队已经从塞外回到了东部,而此时朝廷依旧在关注西北边疆的安全,显示出朝廷对边防事务的重视。

“风偃旌旗閒虎豹,月寒戈甲卧熊罴”这一句描绘了一个夜晚的边塞景象。大风使旗帜低垂,仿佛与森林中的虎豹为伴;寒冷的月光下,士兵的武器和军服盖着地面,如同熊罴在冬眠。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士兵状态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悲凉的氛围。

最后一句“长歌一曲燕云断,坐听高城鼓角悲”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在这样的夜晚,诗人放声歌唱,歌声仿佛断绝了北方的云天。而此时,高城上传来的鼓角声,却又带着一种悲凉的情绪,使人心生感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场景和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边塞战争的悲壮与苍凉,以及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