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楼夜起

渔舠歌舫寂无踪,梦醒湖云第几重。
掩幔水风能破醉,钩帘斜月似窥侬。
暗中草气兼秋气,烟外山容似病容。
若为幽人伴遥夜,一灯楼上自鸣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湖边小楼夜半醒来的孤独感受,充满了朦胧的秋夜氛围。

开头两句写湖面空寂,渔船画舫都消失了,诗人从梦中醒来,看着层层湖云,不知身在何处。这里用"第几重"的疑问,生动表现出半梦半醒的恍惚状态。

中间四句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营造意境:水风掀开帘幔吹散了醉意,斜挂的月亮像在偷看人;黑暗中草木的清香混着秋凉,远处山影在烟雾中像张病恹恹的脸。这些拟人化的描写(月亮"窥视"、山"病容")让夜景有了灵性,也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在这漫漫长夜,只有楼上一盏孤灯和自鸣钟陪伴着这位隐居者。"自鸣钟"的"自"字用得巧妙,既写钟声自发响起,又暗指诗人独自听钟的寂寞。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空灵的湖云、斜月、山影勾勒出秋夜的清冷,而"破醉""病容""幽人"等词又透露出诗人淡淡的愁绪。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万物有灵的意境——仿佛风、月、山都在与孤独的诗人默默对话。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