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杂咏十首 其三 橹声

兰桡枢与纽,相激自成音。直到长鸣处,方知用力深。

晓风行客耳,落日榜人吟。虽复非吾乐,平生江海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划船时橹声的感悟,用日常景象道出人生哲理。

前四句讲划船:船桨(兰桡)的轴和绳相互摩擦,自然发出声响。只有听到持续不断的橹声时,才知道划船人用了多大力气。这里用划船比喻做事,表面看是简单动作,背后其实需要持续用功。

后四句写感受:清晨的风把橹声送进行人耳中,夕阳下船夫边划边哼唱。虽然划船不是我的乐趣,但我一生都向往江海的自由。这里透露诗人矛盾心理——虽然不擅长划船这种具体劳作,但始终向往广阔天地。

全诗妙在: 1. 把"橹声"这种普通声响写得有深意,从日常发现哲理 2. 用划船比喻人生,持续用力才能成事 3. 结尾点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多人都有这种"虽然不擅长但心向往之"的经历

就像现代人看外卖小哥骑车送餐,表面是普通场景,细想却能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与坚持。诗人正是用这种敏锐观察,让平凡事物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