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中元节拜谒陵墓时遇雨的情景,充满了怀古与悠然自得的情调。
前两句提到"谏议新祠"和"词林旧馆",说明这里既有新建的祠堂,也有历史悠久的文人聚集地,暗示此地兼具新旧文化气息。"清风随客至"写微风伴着客人到来,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飞雨隔峰来"则生动描绘了远处山峰间飘来的急雨,画面感很强。
中间两句借古抒怀:作者凭吊古迹时想到唐代的治国策略,登高时又羡慕楚国的人才辈出。这里透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才华的向往。
最后两句写与友人同游却未能同住,但独自吟诗远望反而更觉悠闲自在。这种随遇而安的心态,让整首诗在怀古之余又多了几分超脱的意味。
全诗通过清风、飞雨等自然景物,结合对历史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在雨天谒陵时既怀古伤今,又享受独处时光的复杂心境。语言清新自然,情景交融,让读者能感受到那份雨中访古的特殊韵味。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