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亭记事诗①
金鳌突怒涌灵潮,首戴蓬壶矗紫霄。
渤澥安流缘重镇,岩峦环拱俨班朝。
红亭忆自初春筑,碧宇新将太极标。
八卦列成分脉络,一元资始见根苗。
胚胎万象机还伏,笼罩千门势独超。
幽旷忽焉开异境,升平允矣庆崇朝。
乾坤蕴奥全呈露,溪岭妖氛总息消。
倏报渠魁争面缚,为闻长吏作书招。
百寻铁索长鲸贯,五色牙旗归马娇。
佩犊俗移清井牧,听莺兴到集宾僚。
枝头鸟语因歌乱,槛外花香逐袖飘。
高阁夜深催进酒,小楼烟冷识吹箫。
园林此际推名胜,墟市当年怅寂寥。
客喜如今符颂祷,我怀在昔起忧焦。
林陈搆乱共诛戮,黄廖连谋复结腰。
最易潜踪山杂沓,况多游手众浮嚣。
地灵有述能旋转,邦本宜培怕动摇。
苛政不曾除猛虎,好音何以感飞鸮。
天心可向人心卜,杀气恒凭和气销。
但使官民联指臂,那愁盗贼煽风谣。
玄关孰探阴阳秘,彝训原同日月昭。
思患豫防惩怠缓,立成为本戒虚骁。
濂溪图说须详释,海国琴声未易调。
留赠后来登眺者,我言窃愿比刍荛(吴福助编校)。
渤澥安流缘重镇,岩峦环拱俨班朝。
红亭忆自初春筑,碧宇新将太极标。
八卦列成分脉络,一元资始见根苗。
胚胎万象机还伏,笼罩千门势独超。
幽旷忽焉开异境,升平允矣庆崇朝。
乾坤蕴奥全呈露,溪岭妖氛总息消。
倏报渠魁争面缚,为闻长吏作书招。
百寻铁索长鲸贯,五色牙旗归马娇。
佩犊俗移清井牧,听莺兴到集宾僚。
枝头鸟语因歌乱,槛外花香逐袖飘。
高阁夜深催进酒,小楼烟冷识吹箫。
园林此际推名胜,墟市当年怅寂寥。
客喜如今符颂祷,我怀在昔起忧焦。
林陈搆乱共诛戮,黄廖连谋复结腰。
最易潜踪山杂沓,况多游手众浮嚣。
地灵有述能旋转,邦本宜培怕动摇。
苛政不曾除猛虎,好音何以感飞鸮。
天心可向人心卜,杀气恒凭和气销。
但使官民联指臂,那愁盗贼煽风谣。
玄关孰探阴阳秘,彝训原同日月昭。
思患豫防惩怠缓,立成为本戒虚骁。
濂溪图说须详释,海国琴声未易调。
留赠后来登眺者,我言窃愿比刍荛(吴福助编校)。
现代解析
《太极亭记事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治理相结合的叙事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解析:
1. 自然与建筑的壮丽画卷
诗的开篇用"金鳌突怒涌灵潮"等句,以神话般的笔法描绘太极亭所在地的磅礴气势——像巨鳌托起仙山,紫霄环绕,山水相映。随后点出太极亭的修建("红亭忆自初春筑"),并赋予其哲学意义("八卦列成分脉络"),将自然景观与《易经》的宇宙观联系起来。
2. 从乱到治的治理智慧
诗中对比了社会的变化:过去盗匪横行("林陈搆乱""黄廖连谋"),如今盗贼归顺("倏报渠魁争面缚"),百姓安居("佩犊俗移清井牧")。作者提出"官民联指臂"的治理理念,强调和谐共治比武力镇压更重要,用"天心可向人心卜"说明顺应民心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3. 太平盛事的生动剪影
"枝头鸟语因歌乱""高阁夜深催进酒"等句,用鸟鸣、酒宴、箫声等细节,勾勒出官民同乐的鲜活场景。园林墟市从寂寥到繁华的转变("墟市当年怅寂寥"到"客喜如今符颂祷"),暗示社会治理的成效。
4. 深沉的为政反思
作者在欢庆中不忘警示:"苛政不曾除猛虎"指出暴政比盗贼更可怕;"思患豫防惩怠缓"强调防患于未然;最后以"海国琴声未易调"比喻治国需要智慧,谦称自己的建议如"刍荛"(草民之言),体现务实态度。
全诗以太极亭为切入点,将山水哲学、社会治理、民生百态熔于一炉,既有"八卦列成"的玄妙思考,又有"花香逐袖飘"的生活情趣,最终回归"官民同心"的朴素真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