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云台

吴越山川几落晖,登临转步入云扉。
寺名曾侈天真锡,碑字空传武肃挥。
灵洞土埋攒棘掩,古台石落借松园。
龙旗鸾辂曾遮拥,有祀圆丘庆六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云台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对比,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盛衰无常的感慨。

前两句写登山过程:吴越地区的山川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美丽,沿着蜿蜒的山路一步步登上云雾缭绕的山门。这里用"落晖"和"云扉"营造出朦胧悠远的意境。

中间四句聚焦历史遗迹:曾经香火鼎盛的寺庙如今只剩虚名,石碑上吴越王钱镠的题字也模糊不清。灵洞被荆棘掩埋,古台的石块散落,只有松树还在顽强生长。这些意象生动展现了历史被时间冲刷的沧桑感。

最后两句突然转入历史盛况的回忆:这里曾经是帝王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龙旗鸾驾浩浩荡荡。与眼前的荒凉形成强烈对比,更凸显"繁华易逝"的主题。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夕阳山色切换到残碑断石,最后闪回古代盛况。通过这种时空交错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自然永恒而人事易变的哲理,传递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对历史的追思。诗中"空传""曾侈"等词语的运用,尤其能引发人们对历史兴衰的共鸣。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