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阴雨天独处时的细腻感受,展现了闲适与哲思交织的意境。
开篇用"层阴霭已布"描写厚重的云层布满天空,细雨时断时续地飘洒。这样的天气里,诗人独自躺在窗边,心中有许多感触却无人分享。"有怀无与写"这句特别真实,就像我们现代人有时想发朋友圈却不知如何表达的心情。
接着笔锋一转,写住在高处反而能激发对远方的向往,透过窗户看到春色铺展在平坦的原野上。这里"高居生远兴"很有意思,说明物理上的高度能带来心灵的开阔。
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悟:当放下繁杂的思绪,眼前的景色才显得和谐美好;虽然挂念着远方的事,但此刻的情感却难以割舍。最后点明主旨:暂且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吧,那些世俗的劳碌其实都像假的一样虚无。
全诗妙在把阴雨天独处的寂寞,转化成了享受宁静、思考人生的机会。诗人告诉我们:偶尔停下忙碌的脚步,静观雨景、整理心情,反而能获得更珍贵的生活感悟。这种在平凡中发现诗意的生活态度,对现代人特别有启发——再忙也要给自己留点"发呆"的时间。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