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从美好梦境跌回现实的怅惘,用丰富的意象传递出青春易逝、欢爱难留的哀愁。
上半段用四个明艳的镜头开场:桃花般的发髻上黄蜂飞舞(蓬勃春意),绣花毯上舞姿如雪回旋(曼妙身姿),插着犀角梳的秀发如揽明月(皎洁美好),但这些都被"铜驼梦断"骤然打断——洛阳铜驼街象征繁华,这里暗示美梦惊醒,只剩江水流淌、月光坠落、香气消散三个寂寥的意象。
下半段"香歇"重复强调美好消逝,红衣因泪渍变色(黦),带出回忆片段:曾在河桥折花相赠(甜蜜过往),城西华盖下惊鸿舞姿(惊艳时光)。但结尾"春梦空愁绝"与开头的暖色形成强烈反差,最终以云破月出、江流月影的苍茫景象作结,暗示人生无常,就像被云遮蔽的月亮终会重现,但逝去的时光却永不回头。
全词妙在将抽象情感具象化:用"黄蜂飞""回雪舞"写欢愉,用"江水长""月堕"写惆怅,用"云破月出"写禅意般的释然。就像电影蒙太奇,把甜蜜记忆、现实孤寂和人生感悟剪辑在一起,让读者在视觉转换中体会情感的跌宕。
毛滂
毛滂(1056——?约1124), 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