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觉非先生彭吏部

公本篯仙后,缘何出自闽。
东山为别久,西浙得书频。
投老欣添岁,归闲剩得春。
满朝俱叹誉,八秩向精神。
见说临终日,鞭霆谒上真。
不能躬桂酹,千里一沾巾(以上《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卷三)。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这首诗词。

《挽觉非先生彭吏部》是一首悼念彭吏部的诗。让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

“公本篯仙后,缘何出自闽”:这两句描述了彭吏部的出身和来历。“公本篯仙后”,意指彭吏部是仙人之后,赞美他的家族有着卓越的历史背景。“缘何出自闽”,说明他出生自福建,带有一种对地域的归属感。

“东山为别久,西浙得书频”:这两句描述了诗人与彭吏部的交往情况。“东山为别久”表示诗人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彭吏部了,“西浙得书频”则说明虽然分隔两地,但他们通过书信保持频繁的沟通。

“投老欣添岁,归闲剩得春”:这两句表达了对彭吏部晚年生活的祝福和赞美。“投老欣添岁”意为他的晚年生活增添了岁月的智慧和快乐,“归闲剩得春”则祝愿他的退休生活充满春天的活力和愉悦。

“满朝俱叹誉,八秩向精神”:这两句描绘了彭吏部在朝廷中的声望和影响力。“满朝俱叹誉”说明他在朝廷中受到广泛的赞誉和尊敬,“八秩向精神”则赞美他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

“见说临终日,鞭霆谒上真”:这两句描述了彭吏部的去世。“见说临终日”指听说他临终的那一天,“鞭霆谒上真”则带有一种神秘色彩,可能意味着他的离世如同雷霆之威,去见真正的上界之神。

“不能躬桂酹,千里一沾巾”: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彭吏部去世的哀悼之情。“不能躬桂酹”表示无法亲自去祭奠,“千里一沾巾”则表达了对远方故人的思念和悲痛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彭吏部的身世、声望、晚年生活和去世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语言平实、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彭吏部的深深敬仰和哀思。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