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南宋临安(今杭州)钱塘江观潮的壮观场面,以及弄潮儿的英勇身姿。
前两句"八月十八看潮生,中有吴儿踏浪行"点明了时间和事件——农历八月十八正是钱塘江大潮最盛之时,当地健儿(吴儿)在惊涛骇浪中表演踏浪绝技。这里用"踏浪行"三个字,就把弄潮儿在滔天巨浪中如履平地的矫健身手生动展现出来。
后两句"青盖红旗誇涉险,泰山一掷羽毛轻"更是精彩:弄潮儿手持青伞红旗在浪尖炫耀技艺,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气概,就像把泰山看得比羽毛还轻。诗人用"泰山"和"羽毛"的极端对比,夸张地表现了弄潮儿视险如戏的豪迈气魄。
全诗短短28个字,既有"红旗""青盖"的鲜艳色彩,又有"踏浪""涉险"的动感画面,最后用出人意料的比喻收尾,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潮戏表演。诗人通过赞美弄潮儿的胆识,其实也暗含着对临安繁华盛世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