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潇湘大八景词(远浦归帆)其四
接长江、西上三巴,东下海门万里。
高楼思妇天涯梦,昨日金钱送喜。
春归矣。
倩啼莺、遥催綵鹢乘风起。
危阑閒倚。
望碧浪参天,斜阳低树,片影浮空水。
相认处,青练双飞旗尾。
夕风吹送旖旎。
银缸对照江楼眼,收拾寄愁蠲纸。
君莫盻。
君不见、征人已老兰舟委。
艨艟浪起。
尽大帽白衣,摊钱打鼓,不向湘皋■({舟羲})。
高楼思妇天涯梦,昨日金钱送喜。
春归矣。
倩啼莺、遥催綵鹢乘风起。
危阑閒倚。
望碧浪参天,斜阳低树,片影浮空水。
相认处,青练双飞旗尾。
夕风吹送旖旎。
银缸对照江楼眼,收拾寄愁蠲纸。
君莫盻。
君不见、征人已老兰舟委。
艨艟浪起。
尽大帽白衣,摊钱打鼓,不向湘皋■({舟羲})。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边思妇盼归的动人画面,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空间与思念的拉扯 开篇用长江串联起宏大的地理空间——西通三巴(四川),东至入海口。在这万里水路上,高楼中的妻子做着关于远方丈夫的梦。"金钱送喜"暗示她刚收到丈夫的喜讯,但"春归矣"又透露出时光流逝的焦虑。她幻想借黄莺的啼叫催促丈夫的彩船(綵鹢)乘风归来,自己则倚着栏杆远望,看斜阳中孤帆(片影)在参天碧浪间漂浮。这种大空间与小身影的对比,强化了思念的张力。
二、重逢的浪漫想象 下半段转入温馨场景:妻子辨认出丈夫船尾飘扬的青练旗,晚风温柔地推送着归舟。她准备点亮银灯(银缸),在江边小楼写下积攒的愁绪。但"君莫盻"突然转折——你别急着高兴,因为现实残酷:远征的丈夫可能早已衰老,战船(艨艟)在风浪中颠簸。那些戴着大帽子、穿白衣的商贩们只顾赌博嬉戏(摊钱打鼓),根本不会来湘江岸边。
三、现实与幻灭的碰撞 全词最妙处在于情感的反转:前半段营造的浪漫期待,被后半段冷水浇醒。妻子从"遥催归船"的甜蜜幻想,跌入"征人已老"的残酷现实。最后以市井闲人漠不关心的形象作结,暗示战乱时代普通人的离别之苦无人问津。这种从希望到失望的情绪曲线,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乱世中小人物的无奈。
全词就像一部微电影:先给观众看思妇美好的等待,再用现实镜头打破幻想。长江、斜阳、孤帆等意象构建出苍茫意境,而"摊钱打鼓"的市井声又突然把读者拉回冷漠的现实,这种巨大反差正是词作震撼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