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地方官员(宣州太守)勤政爱民、才华横溢的形象,充满了赞美之情。
开头两句写太守清晨出行办公的场景:仪仗队的旗帜迎着晨光指向山林间的房舍,太守乘坐的马车在吉时出发处理政务。这里用"双旌""五马"这些古代官员的仪仗,暗示太守身份尊贵。
中间四句集中赞美太守的品格和才能:他曾在中央机关(西掖)为皇帝起草诏书,如今在地方又能领略到皇家典籍的智慧。他的胸怀像雨后天晴的明月般澄澈,文笔如清风般温和雅致。这里用自然景物比喻人品,形象生动。
最后两句是期许:说太守这样的人才应该去朝廷担任更重要职位(补天手指治理国家),不应该犹豫是否接受升迁的诏书(徵黄指皇帝征召的诏书)。整首诗通过出行、为政、才学等多个角度,塑造了一位德才兼备的官员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对他仕途更进一步的期待。
林宗放
宁国府宣城人,字问礼。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授潭州教授,改通州。州学旧刊《三谏集录》,载章惇奸状,惇之孙时为郡守,欲毁其板,宗放执不与。调太平州,四方学徒至者数百人。改知兰溪县,摧折豪强,奸吏屏气。以荐授广州通判,请祠禄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