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张介侯

不见闭门张仲慰,西风杨柳复如丝。
秋开霁景天山出,曲唱凉州下里思。
闻道著书疑有癖,那堪薄宦未忘疲。
楼头又过南征雁,细雨银镫客梦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张介侯的思念,以及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 “不见闭门张仲慰,西风杨柳复如丝。” 开篇直抒胸臆,说很久没见到闭门著书的张介侯了,如今西风吹拂,杨柳又像往年一样垂下丝绦。这里用“闭门”形容张介侯专心治学,用“杨柳如丝”暗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

* “秋开霁景天山出,曲唱凉州下里思。” 这两句写景抒情。秋高气爽,天山清晰可见;耳边传来《凉州曲》的歌声,勾起了对家乡的思念。“凉州”是西北地名,这里可能代指作者的故乡;“下里”指民间,暗示歌声的质朴动人。

* “闻道著书疑有癖,那堪薄宦未忘疲。” 听说张介侯沉迷著书,几乎成癖;而自己却为微薄的官职奔波,身心俱疲。这两句形成对比,既表达了对友人专心学问的羡慕,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楼头又过南征雁,细雨银镫客梦迟。” 结尾情景交融。楼头又见南飞的大雁,细雨打湿了银灯,客居他乡的游子迟迟不能入睡。大雁南飞象征归乡,而自己却滞留他乡,更添愁绪;“细雨银镫”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烘托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思念友人为线索,穿插着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西风杨柳”、“南征雁”等意象的运用,以及“细雨银镫”等场景的刻画,都极具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的孤独和惆怅。

艺术特色:

* 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含情,句句动人。 * 善于运用意象烘托气氛。 如“西风杨柳”、“南征雁”、“细雨银镫”等,都很好地渲染了孤独惆怅的氛围。 * 对比手法的运用。 如“著书疑有癖”与“薄宦未忘疲”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友人生活的羡慕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总结:

这首诗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怀人之作,它用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