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陈季若上张帅① 其四

长陪綵仗下蓬莱,万岁声中霁色开。
自是北门须卧护,双旌迢递日边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庄严又充满希望的场景,可以理解为一位官员(陈季若)向地位更高的领导(张帅)表达敬仰和期待的心情。

前两句"长陪綵仗下蓬莱,万岁声中霁色开"用神话色彩开头:诗人说自己长期跟随在张帅身边("綵仗"指仪仗队,"蓬莱"是仙山,比喻高位),在众人欢呼万岁的声响中,天空放晴("霁色开")。这里用天气转晴暗示政治环境变得明朗,可能暗指张帅带来了好的改变。

后两句"自是北门须卧护,双旌迢递日边来"转向现实:北门在古代常指重要军事驻地,"卧护"意思是躺着都能守护好,强调张帅能力出众;"双旌"是高级官员的仪仗,"日边"指皇帝身边,说张帅的仪仗从京城遥远而来,暗示他受皇帝重用,肩负重任。

全诗通过神话比喻和现实描写相结合,既展现了张帅的威严形象,又表达了对其领导能力的信任。最巧妙的是用"霁色开"这个天气变化,把对领导的赞美自然融入景物描写中,让歌功颂德显得不那么直白生硬。

林光朝

(1114—1178)宋兴化军莆田人,字谦之,号艾轩。孝宗隆兴元年进士。通《六经》,从学者众,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行东南者,自光朝始。累官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曾率郡兵击败入境之茶民军。召为国子祭酒,除中书舍人。后出知婺州,引疾提举兴国宫。卒谥文节。有《艾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