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怀(一作康庭芝诗,一作沈佺期诗)

天使下西楼,含光万里秋。台前似挂镜,帘外如悬钩。
张尹将眉学,班姬取扇俦。佳期应借问,为报大刀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望月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典故,表达了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前四句写景:月光像天使一样从西楼洒下,照亮了万里秋夜。楼台前的月亮圆如明镜,窗外的新月弯似银钩。这里用"挂镜"和"悬钩"两个贴切的比喻,既写出了满月和新月的不同形态,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后四句抒情:女子学着汉代张敞为妻画眉的典故,拿着团扇像班婕妤一样徘徊。她想知道何时能与爱人重逢,而"大刀头"这个隐语(刀头有环,谐音"还")暗示着期盼爱人早日归来。

全诗巧妙运用历史典故和双关语,将女子对月怀人的心事写得含蓄动人。明亮的月光与孤独的身影形成对比,圆月与缺月的交替更衬托出相思之苦,展现了唐诗中常见的"月下怀人"主题。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