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次韵答季良)

闲说秋来,乘槎心懒,梦回三岛波间。便思黄帽,同我老山颜。上界仙人官府,何似我、萧散尘寰。云无止,流泉自急,此意本来闲。
寂寥,松桂圃,陪君好语,亦可忘餐。况琼枝玉蕊,秀满春山。若问幽栖何意,莫道是、飞鸟知还。无言处,孙登半岭,高韵更难攀。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用自然清新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超脱尘世的画卷。

上片开头用"秋来"点明时节,但重点不在写景,而是表达一种心境。"乘槎心懒"说自己连乘船远游的兴致都没有了,只想在梦中回到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黄帽"指隐士的装束,想找个志同道合的老友一起隐居。"上界仙人"两句用对比手法,说天上的神仙官府还不如我在人间逍遥自在。最后用流动的云和泉水比喻自己闲适的心境,说明这种淡泊情怀是与生俱来的。

下片具体描写隐居生活的美好。"松桂圃"是隐士居住的环境,和朋友聊天能让人忘记吃饭,可见交谈之乐。"琼枝玉蕊"形容山间花木的秀美,用春山的生机反衬自己隐居的乐趣。"飞鸟知还"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表明归隐是顺应自然的本性。结尾提到魏晋隐士孙登,他常年隐居山中连话都不说,这种境界比一般的隐居更难达到,暗示作者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精神超脱。

全词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把隐居生活写得充满诗意。通过云、泉、松、桂等自然意象,展现了一种不慕荣利、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词中多处用对比手法(仙官vs尘寰、春山vs寂寥),在轻松闲适的笔调中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