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吟寺

高僧曾住此,长对佛炉吟。
萧寺有兴废,清名无古今。
禅心秋水莹,灯影石坛深。
不见鬼神泣,空闻钟声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清吟寺的古寺,通过简洁的画面传递出禅意与历史的厚重感。

前两句点出寺庙曾有位高僧在此修行,终日对着香炉诵经。这里用"长对佛炉吟"的日常画面,暗示修行者心无旁骛的专注状态。

三四句形成巧妙对比:木质结构的寺庙会随时间腐朽重建,但高洁的名声却能穿越古今。这种"物质会消亡,精神永存"的对比,是全诗的核心思想。

五六句用两个精妙的比喻描写禅境:"禅心像秋水般澄澈","灯影照在石坛上显得幽深"。不用直接说"宁静""深邃",而是通过秋水的透明、灯影的朦胧让读者自己感受。

结尾最有意境:诗人说没看到鬼神感动的泪水,只听见钟声在空山回荡。这里用"鬼神泣"的夸张想象反衬现实中的平淡,而悠悠钟声恰好成为连接现实与禅意的桥梁,余韵悠长。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寺庙、香炉、石坛、钟声等简单元素,勾勒出超越时空的禅意。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繁华会消逝,但有些东西永远纯净"的感悟,就像钟声,物质性的寺庙会倒塌,但回荡在山水间的清音永远不会消失。

胡仲弓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