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蠡

神禹治水江为最,逦迤逶蛇钟作汇。
泓澄不独阳鸟居,浩荡端使群川会。
群川已会江不湍,朝宗到海东南安。
烟收云敛望不尽,眼界始知天宇宽。
世传扬澜并左蠡,无风白浪如山起。
我今谪官此中行,何事恬然风浪止。
阳侯也自可怜生,不学世人皆世情。
好风已借一帆便,霁色更增双眼明。
晚来画舸鸣六橹,超忽千山如脱兔。
波心突兀见星宫,云际峥嵘望庐阜。
世间此景良不多,洞庭三峡真么么。
共浮大白期一醉,对此不饮当如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彭蠡湖(今鄱阳湖)行船时的壮阔景色和内心感受,语言生动,充满画面感。

开头用大禹治水的典故,点出彭蠡湖是长江水系的重要枢纽。湖水既清澈适合候鸟栖息("阳鸟居"),又浩荡能汇聚百川。这里用"不独"和"端使"两个词,巧妙写出湖水兼具宁静与磅礴的双重特质。

中间部分笔锋一转,写湖面从惊涛骇浪("无风白浪如山起")突然变得平静。作者用拟人手法说水神"阳侯"同情自己被贬的遭遇,特意平息风浪,还送来顺风和晴朗天气。这种将自然现象人格化的写法,让景物带上温暖的人情味。

随后描写傍晚行船的畅快:船桨声中,群山如脱兔般掠过,湖心突然出现岛屿("星宫"),远处庐山巍峨耸立。这里用"脱兔"形容山景快速后退,用"突兀""峥嵘"强化视觉冲击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通过对比(洞庭湖、三峡都显得渺小)突出彭蠡湖的壮美,以"共浮大白期一醉"的豪迈收尾。最妙的是结尾反问——面对如此美景,怎能不举杯畅饮?把景色的震撼力推向高潮。

全诗就像一部风光纪录片:有航拍般的全景(百川汇流),有特写镜头(浪花、远山),还有抒情旁白(对水神的调侃)。作者把贬官途中的郁闷,转化成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展现出豁达的胸襟。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