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圣墓
迢迢鲁城阴,长林肃秋色。
修门负平冈,重墉屹玄宅。
交柯矗云霄,文楷开苍柏。
翁仲俨仪卫,斋厅厂虚白。
境土自清旷,密茂不容隙。
巢居绝禽鸟,郁茁无寸棘。
苔藓带坚埴,草露湿寒碧。
肃躬款崇关,屏气前踧踖。
高陵遂瞻仰,素愿惬平昔。
圣裔偕守长,联翩来接迹。
罗列仪雍容,奠拜助登陟。
慨然渺深思,辞容宛如觌。
徘徊凝睇久,景慕遂叹息。
缅想万世功,纲常赖扶植。
林林区宇内,孰不沾圣泽。
宜哉子孙枝,蕃衍挺圭璧。
百代如一日,附垄守宗泽。
欲归重踌躇,历览抚碑刻。
崇文际皇元,新庙再修饬。
风厉示多方,镌铭有穹碣。
修门负平冈,重墉屹玄宅。
交柯矗云霄,文楷开苍柏。
翁仲俨仪卫,斋厅厂虚白。
境土自清旷,密茂不容隙。
巢居绝禽鸟,郁茁无寸棘。
苔藓带坚埴,草露湿寒碧。
肃躬款崇关,屏气前踧踖。
高陵遂瞻仰,素愿惬平昔。
圣裔偕守长,联翩来接迹。
罗列仪雍容,奠拜助登陟。
慨然渺深思,辞容宛如觌。
徘徊凝睇久,景慕遂叹息。
缅想万世功,纲常赖扶植。
林林区宇内,孰不沾圣泽。
宜哉子孙枝,蕃衍挺圭璧。
百代如一日,附垄守宗泽。
欲归重踌躇,历览抚碑刻。
崇文际皇元,新庙再修饬。
风厉示多方,镌铭有穹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拜谒孔子墓时的所见所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肃穆的墓园景象
诗中用"长林肃秋色""重墉屹玄宅"等句子,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了孔子墓的庄严环境:高大的城墙、笔直的松柏、肃立的石像(翁仲),连苔藓和草上的露珠都透着清冷。这种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圣地特有的宁静肃穆。
2. 虔诚的朝圣心情
作者用"屏气前踧踖"(小心翼翼屏住呼吸)、"高陵遂瞻仰"等动作描写,生动表现了自己像小学生见到敬爱的老师般既紧张又崇敬的心情。特别是"徘徊凝睇久"这个细节,把那种舍不得离开、反复瞻仰的状态写得特别真实。
3. 深刻的文化思考
后八句是全诗的思想升华:作者想到孔子创立的思想体系像大树("林林区宇内")滋养了整个中华文明,让伦理纲常得以传承。用"子孙枝""蕃衍挺圭璧"比喻儒家学说生生不息,就像珍贵的玉器代代相传。最后提到元朝为孔子修庙立碑,暗示无论朝代更替,人们对孔子的敬仰始终不变。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写景时像工笔画,松柏、苔藓都清晰可见
- 抒情时像纪录片,连呼吸节奏都能感受到
- 说理时又像历史课,把孔子思想的永恒价值讲得通俗易懂
普通读者读完后,既能想象出孔子墓的样子,又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两千多年来一直尊敬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