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这首诗名为《杂诗三首 其二》,描述了一个居住在穷巷中的不寻常的人。
首先,“穷巷有畸人,夙夜勤古道。” 这里诗人告诉我们,在一条僻静的小巷里,住着一个不寻常的人。这个人不分昼夜,勤奋地遵循着古老的道义或者原则。可以看出,诗人对这个人的勤劳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示赞赏。
接着,“敝衣适至骭,疏食恒不饱。” 这两句描述了这个人生活的贫困。他的衣服破旧到只能覆盖到大腿,日常的食物也很少,常常吃不饱。但这并没有让他放弃努力,反而更坚定他的意志。
然后,“歌声若金石,颜色终岁好。” 这两句描述了这个人虽然生活贫困,但他的精神状态很好。他的歌声如同金石般坚定有力,他的面色也始终保持着健康的光彩。这表示他内心的强大和乐观的态度。
接下来的句子,“岂无当世念,所趋恶佻巧。” 诗人表示,这个人当然也有关于这个世界的想法和追求。但他厌恶那些轻浮、不实的行为和技巧。他更喜欢真实、直接和坦诚。
最后,“美玉不足珍,怀义以为宝。” 这两句表达了这个人对于价值观的看法。他认为珍贵的宝石并不值得珍视,真正值得珍视的是内心的道义和原则。这是他坚守古道的体现,也是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坚守道义、勤劳而乐观的人,尽管生活贫困,但他始终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善良。这种精神品质和对生活的态度,是这首诗想要传达的精髓和魅力。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