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履儿
履儿年十三,方读左公书。
左公非异人,衰周一大儒。
其书主一敬,不敬辄叹吁。
祸福有两途,敬则福有馀。
不敬即招祸,此言良不诬。
被发一祭野,百年为戎居。
宋灾一罪己,勃兴已庶乎。
敬为礼之干,惟敬乃良图。
坐立汝皆敬,道已在汝躯。
汝能听吾言,福自人不如。
左公非异人,衰周一大儒。
其书主一敬,不敬辄叹吁。
祸福有两途,敬则福有馀。
不敬即招祸,此言良不诬。
被发一祭野,百年为戎居。
宋灾一罪己,勃兴已庶乎。
敬为礼之干,惟敬乃良图。
坐立汝皆敬,道已在汝躯。
汝能听吾言,福自人不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父亲写给13岁儿子履儿的家训,核心思想是教导孩子做人要心怀"敬"字。全诗用大白话讲了三层意思:
1. 教材选择:开头直接说"我让你读左公(左丘明)的书,不是因为他是多特别的人,而是他总结了周朝衰败的教训"。就像现在家长让孩子读《论语》不是为了崇拜孔子,而是学做人道理。
2. 核心道理:用对比手法讲"敬"的重要性。就像现在说"态度决定一切"——恭敬就有福气(比如宋国国君反省自己就振兴),不恭敬就倒霉(像周朝人披头散发祭天,结果百年战乱)。还打了个比方:"敬"就像大树的树干,没树干树就倒了。
3. 具体操作:最后手把手教孩子实践——"坐着站着都要有恭敬心,道理就在你日常行为里"。就像现在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并承诺"照这样做,你的福气会比别人多"。
全诗亮点是把抽象的道德教育说得特别接地气: - 用历史故事代替说教(周朝、宋国例子) - 用生活场景教学(坐立行走) - 用"福气"这种孩子能理解的好处来引导 - 结尾的"福自人不如"就像现在说"你会比同学更优秀",很有激励性
本质上是用父亲的口吻,把"敬畏心很重要"这个道理包装成能让孩子听进去的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