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个老学者至死不忘学习的执着形象。
前两句"老死儒生习未除,残膏分得燎原馀"说:这位老书生到死都没改掉读书的习惯,就像快要燃尽的灯油,也要从大火中分得一点余烬。这里把老人的求知欲比作微弱的灯火,虽然生命将尽,却仍渴望知识的温暖。
后两句"一枝冷焰摇清夜,要读生前未了书"更形象:深夜中,一盏孤灯摇曳着冷清的火焰,老人还在读那些生前没读完的书。这里的"冷焰"既是实写油灯的微光,也暗指老人生命的余晖,而"未了书"则包含着人生遗憾与求知渴望的双重意味。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这种"生命将尽,求知不止"的精神。作者没有用大道理说教,而是通过深夜孤灯、残油冷焰这些具体意象,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读书人对知识的纯粹热爱。这种至死方休的求学态度,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尤其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