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猎

九月淮天百草枯,晓分千骑猎平芜。
弯弓射杀南山豹,归醉吴姬卖酒垆。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猎人和狩猎场景的诗。首先,让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

“九月淮天百草枯”,这句诗描绘了九月的景象,在淮河一带,秋天的气息已经很浓了,各种植物都开始枯萎。这样的背景为接下来的狩猎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晓分千骑猎平芜”,诗人接着描述了狩猎的场景。清晨时分,猎人们骑着马,分散在草原上开始狩猎。平芜指的是平坦的草地,也是狩猎的好场所。千骑描绘出了狩猎队伍的壮观,使人能够感受到猎人们英勇激昂的气氛。

“弯弓射杀南山豹”,这句描绘了猎人的行动和成果。猎人们不仅技术高超,而且具有勇气和决心,成功地射杀了南山上的豹子。这也是对猎人技艺的赞美和肯定。

“归醉吴姬卖酒垆”,狩猎结束后,猎人们带着胜利的喜悦归来,并在吴地女子的酒铺中畅饮。这不仅展示了猎人们的豪情和喜悦,也描绘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得整个狩猎活动更加生动和有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九月的淮河平原上的狩猎场景,展现了猎人们的英勇、豪情以及狩猎活动带来的乐趣和喜悦。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生动地展现了狩猎的全过程,从准备到行动,再到胜利归来,都充满了魅力和活力。这样的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狩猎的刺激和乐趣,也让人对猎人的勇敢和技艺表示赞叹。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生动且通俗易懂,即使是普通读者也能轻易领略其精髓和魅力。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