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次见到牡丹时的惊艳感受,以及牡丹带给他的丰富联想。
前两句写牡丹一出现就让人眼前一亮,四川和洛阳两地的风光都因它而焕发新意。这里用"泼眼明"形容牡丹色彩鲜艳夺目,像泼在眼前一样鲜明。
中间四句用具体场景展现牡丹的盛况:洛阳城里十户人家都在欣赏它,暮春时节千万朵牡丹照亮了山东大地。诗人仔细端详,觉得牡丹美得像倾国倾城的美人;醉中吟诗时,又觉得它像是被贬下凡的仙女。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牡丹绝非无情之物,因为它不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真香。这里把牡丹人格化,说它用香气传递情感,显得格外动人。
全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场景,既写出了牡丹的国色天香,又赋予它人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牡丹的由衷喜爱。诗中"倾国女"、"谪仙人"等比喻既贴切又新颖,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傅察
傅察(1089—1126)字公晦,孟洲济源(今属河南)人,北宋中书侍郎傅尧俞重孙。端重有操,为文温丽,遇事若无所可否,非其意萃然不可犯。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蔡京欲妻以女,拒弗答。曾任青州司法参军、永平、淄川丞,太常博士,兵部、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1125)冬,接伴金国贺正旦使,道逢金太子斡离不,令下拜,抗辩不屈而死,谥忠肃。事迹见《宋史·忠义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