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重游铁佛寺悼念亡友王庭光时所作,通过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前两句"竹杖芒鞋过虎溪,素琴浊酒记仝携"用简单的装束(竹杖草鞋)和物品(素琴浊酒)勾勒出两人当年同游时的情景。这些寻常物件承载着珍贵的友谊记忆,暗示他们曾经一起度过清贫但充满雅趣的时光。
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第三句"嗟君死日无千驷"感叹朋友去世时没有豪华排场,第四句"约我来时赠只鸡"却回忆生前约定用最简单的祭品(一只鸡)相待。五六句"满地馀花春寂寂,半岩苍桧雨凄凄"用凋零的春花和雨中苍翠的桧树,营造出既美丽又哀伤的意境,暗示生命虽逝但精神长存。
最后两句"悲凉人散黄昏后,万木号风野鸟啼"将情感推向高潮:黄昏时分众人散去后,只留下呼啸的风声和野鸟哀鸣,这种自然界的声响反而更凸显出人世的孤寂。诗人没有直接说多么悲伤,但通过风声鸟啼的环境描写,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哀痛。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竹杖、浊酒、一只鸡)表达最真挚的情感,用自然景物(残花、雨树、风声)代替直白的抒情,让普通的生活细节和寻常风景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思念。这种"用平凡写深情"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打动人心的重要秘诀。
王寂
王寂(1128~1194)金代文学家。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德三年进士,历仕太原祁县令、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大定二十六年,因救灾之事蒙冤,被贬蔡州防御使,后以中都路转运使致仕。卒谥文肃。工诗文,诗境清刻镵露,古文博大疏畅,著有《拙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