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歌 其二

我所悲,在泽州。
惨淡一纸青天愁。
乞身为母母不留,几欲掷身黄河流。
升堂繐帷啼素秋。
别时音徽今在否。
呜呼二歌兮霜风遒。
色难志养未尽酬。
有颜敢从毛义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儿子对已故母亲深深的悲痛和遗憾,情感真挚动人。

诗的开头就点明了悲伤的源头——在泽州(地名),诗人看到一张惨淡的信纸(可能是讣告或遗书),感觉连天空都染上了愁绪。他想辞官回家照顾母亲,但母亲却不在了,悲痛得几乎想跳进黄河结束生命。

走进灵堂,看到母亲的灵帐,在萧瑟的秋天里痛哭。诗人痛苦地回忆:母亲临别时的音容笑貌,如今还在吗?这里用"音徽"代指母亲的声音和容貌。

最后诗人发出沉重的叹息:就像秋霜寒风一样凛冽的悲伤啊!他遗憾没能好好奉养母亲("色难志养"指和颜悦色侍奉父母的孝心),现在即使想效仿古代孝子毛义(东汉著名孝子)那样尽孝,母亲也不在了。"有颜敢从"这句特别感人:意思是就算现在想表现孝心,又有什么意义呢?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通过具体场景(信纸、黄河、灵堂)和强烈情感(想自杀、痛哭、遗憾),把一个孝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表达得淋漓尽致。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无力的悲痛——母亲在世时没能好好尽孝,现在想做却再也没有机会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