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虎丘的壮丽景色和幽静氛围,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感。
开头两句"虎踞标灵迹,危楼杳霭间"用老虎盘踞的比喻形容虎丘的气势,高耸的楼阁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营造出神秘感。接着"剑池沉石壁,金地涌秋山"用"沉"和"涌"两个动词生动表现了池水深嵌石壁、秋色漫山遍野的立体画面。
中间四句通过细节描写烘托幽静意境:塔影被松树遮挡,云霞使长满青苔的小路忽明忽暗,诵经声随着自然声响渐渐消失,白鹤陪伴着老僧。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幅超脱尘世的修行图景。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面对先贤的诗句自愧不如,但还是要厚着脸皮写下所见。登高远望时,恍然感觉脱离了凡俗世界。这里既表达了谦虚,又透露出对这片净土的向往。
全诗用简练的语言将虎丘的雄奇、幽深、超脱三个特点层层递进,最后落脚到诗人"离人寰"的心灵体验,让读者仿佛也跟随完成了一次从观景到悟道的精神之旅。
苏耆
苏耆(九八七~一○三五),字国老,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人。太宗淳化四年(九九三),以父荫为宣节校尉。逾年,授秘书省正字。真宗时改奉礼郎。既冠,举进士,后一年赐及第,知乌程县。改知开封县,迁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西转运使,移使河东、两河、陕西。仁宗景祐二年卒,年四十九。有文集二十卷(《苏学士集》卷一四《先公墓志铭》),已佚。《宋史》卷二六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