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惠山风景四首 其二

为因春尽强登山,高阁凌虚敞不关。
一径曲通层布级,两峰矗立势连环。
涛声飞向松杉里,人迹经从薜荔间。
去去勿须争绝顶,倦飞应羡鸟知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咏惠山风景四首(其二)》描绘了惠山的自然美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1. 诗的开篇“为因春尽强登山”,直接表达了诗人因为春天即将过去而想要去登山的情感。这里的“强登山”可以理解为诗人带着一种不甘的心情去登山,想要抓住春天的尾巴。

2. “高阁凌虚敞不关”,描述了惠山的高阁建筑,它矗立在空中,显得高远而开阔。“凌虚”意味着高耸入云,“敞不关”则表达了阁楼的开阔和不受拘束。

3. “一径曲通层布级”,描述了通往山顶的小路弯弯曲曲,层层叠叠,仿佛一直延伸到云端。“层布级”可以理解为石阶层层叠叠的样子,展现了登山的艰辛和路途的曲折。

4. “两峰矗立势连环”,描绘了惠山的两座高峰矗立,山势连绵不断的景象。这里的“势连环”表现了山峰之间的紧密联系和自然和谐。

5. “涛声飞向松杉里”,描绘了海浪的声音在松杉树林中回荡的景象,展现了大海的壮阔和山林间的宁静。

6. “人迹经从薜荔间”,描述了人们经过薜荔这种植物丛生的地方,留下了足迹。“薜荔”是一种植物,这里用来描绘自然环境的繁茂和生机。

7. 最后两句“去去勿须争绝顶,倦飞应羡鸟知还”,表达了诗人对登顶的淡泊心态。他劝告人们不必急于登顶,应该欣赏旅途中的风景,并在疲倦时羡慕那些知道返回的鸟儿。这里的“倦飞应羡鸟知还”传递了一种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哲学思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惠山的自然美景和登山过程中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语言通俗易懂,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