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 和朱静翁青溪词
九曲青溪,千年陈迹,往事不堪依据。
老我重来,海乾石烂,那复断碑残础。
应讶野王当日,三弄罢、乍无语。
□□□。
高牙大纛船如屋,又少甚笙歌,翠云箫鼓。
流恨入寒筝,离合君臣良苦。
花落几春□,无此一番风雨。
是何人、尚秦淮门馆,柳桥荷浦。
老我重来,海乾石烂,那复断碑残础。
应讶野王当日,三弄罢、乍无语。
□□□。
高牙大纛船如屋,又少甚笙歌,翠云箫鼓。
流恨入寒筝,离合君臣良苦。
花落几春□,无此一番风雨。
是何人、尚秦淮门馆,柳桥荷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作者游览南京青溪时,借古抒怀的作品。全词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世事变迁的感慨。
上片写眼前所见:古老的青溪仍在流淌,但千年历史已成过眼云烟。作者重游故地,发现连断碑残石都难寻觅,不禁想象当年南朝名士野王(顾野王)在此吹笛怀古时,曲终后的沉默无言。这里用"海枯石烂"形容时间久远,用"断碑残础"暗示历史遗迹的消逝。
下片转入回忆:当年这里何等繁华,高官的大船像房屋般壮观,处处笙歌曼舞。但如今这些盛景都已消失,只剩下古筝声中流露的遗恨。作者特别提到"离合君臣良苦",暗指南朝政权更迭的悲剧。最后以"花落""风雨"比喻时代动荡,用秦淮河畔依旧的门馆柳桥,反衬人事全非的沧桑感。
全词最动人的是那种物是人非的怅惘。作者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青溪这个历史见证者,用今昔对比的画面,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历史长河中个人命运的渺小。特别是结尾处"柳桥荷浦"依旧在,但当年的人事已非,这种含蓄的写法比直抒胸臆更有感染力。